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湖北监管局

当前位置:首页>工作动态>工作动态

湖北监管局: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财政部印发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办法,从事前评估、目标管理、运行监控、评价管理、结果运用等方面对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湖北监管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思考,着力推动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提高认识,明确“两个必然要求”

  (一)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是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必然要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专项债券资金必然要纳入其中。

  (二)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必然要求。与税收等其他收入形式相比,专项债券资金是有成本的,并且需要项目对应产生的收益进行偿还。如果对绩效问题不做考量,项目收益无法覆盖债券本息,叠加经济下行、收支矛盾突出等因素,部分地方就会出现违约风险,容易诱发举借隐性债务,对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带来隐患。因此,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是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举措。

  二、拓宽思路,运用“三种思维模式”

  (一)运用系统思维。专项债券资金支出涉及到众多领域。有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如高速铁路的建设),由于金额大、时间长,效果的显现存在滞后性;有的项目(如跨区域河湖治理项目)对当前区域甚至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利益影响,却对邻近区域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支出对象的广泛性和差异性决定了绩效评价必须兼顾全面性和特殊性,充分考虑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预算一体化系统,研究建立智能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涵盖财政大数据和绩效管理指标库,通过信息化手段让系统基于基本财政指标、财政运行基本情况、各项目的基础数据等计算出被评价项目的绩效信息,实现同类项目不同地区以及同类项目不同年度间的综合对比分析。其中,财政大数据与住建、教育、卫生、环保等部门的大数据库衔接。涉及居民满意度类的指标,可以通过系统生成的网上调查问卷获得信息,扩大调查面,体现代表性。

  (三)运用底线思维。债券资金绩效管理首先要注重防范化解风险,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把握风险因素,与地方经济运行和财政运行分析相结合,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敏锐洞察有苗头性、倾向性、外溢性的问题,一旦发现项目异常,还本付息能力出现问题,及时向财政部和相关部门反馈,对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整改,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创新方法,构建“四项工作机制”

  (一)建立评价调研协同机制,做到“评有所获”。关注绩效目标确立、评价指标制定、工作开展情况、地方自评质量等,为建立科学、统一、完善的专项债券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言献策。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同时,深入了解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体制障碍和管理漏洞,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提升资金使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建立联合绩效评价机制,做到“同评共振”。加强与地方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的联合,在绩效目标设定初期可以先期介入。既当好宣传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凝聚共识;又当好监督员,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查找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纠偏,保障绩效目标顺利实现。注重与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债务的监管工作相衔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债券资金合法合规有效使用。

  (三)建立评价结果整改督导机制,做到“评以致用”。绩效评价过程中发现绩效目标未完成、资金拨付不及时、项目推进缓慢等情况,要求立即整改,并深入挖掘根本原因,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督促地方财政部门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结果分配债券额度,做到“奖先罚后”。推动评价结果与领导干部的行政问责结合起来,作为其“绩”的重要衡量标准。持续跟踪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对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的违规情况,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四)建立绩效评价全流程公开机制,做到“评有所知”。根据管理办法规定,“每月6月底前公开上年度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可以督促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细化公开要素,规范公开格式,将绩效目标和事前绩效评估作为债券发行前信息公开的必要信息。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及时对外公开项目重大进展及变化因素,通过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附件下载: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28日